
【来源】为麦角菌科(Clavicipitaceae)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(BerK.)Sacc.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,单生,细长棒状,长4~11cm。上部为子座头部,稍膨大,呈圆柱形,长1.5~4cm,褐色,密生多数子囊壳。子囊壳大部分陷入子座中,先端突出于子座之外,卵形或椭圆形,长273~550μm,直径140~245μm;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细长的子囊,每一子囊内具2~8个线形、有横隔的子囊孢子。分布于海拔3000~4500m的高山草甸区。冬虫夏草的形成:夏季,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,产生芽管(或从分生孢子产生芽管),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,染病幼虫钻入土中,冬季形成菌核,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,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。翌年夏季,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座。

【产地】主产于四川、青海、西藏、云南、甘肃等省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初子座出土,孢子未发散时挖取。晒至6~7成干,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【性状鉴别】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。虫体似蚕,长3~5cm,粗0.3~0.8cm。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,环纹明显,20~30条环纹,近头部环纹较细。足8对,近头部3对,中部4对,近尾部1对,中部4对明显。头部红棕色,尾如蚕尾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淡黄白色。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,细长圆柱形,一般比虫体长,长4~7cm,直径约0.3cm,表面有细小纵向皱纹,上部稍膨大,尖端有一段光滑的不育顶端。质柔韧,断面类白色。气微腥,味微苦。

以完整、虫体丰满肥大、外色黄亮、内部色白、子座短者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