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虫夏草,是自然界完美的展现,冬为虫,夏成草,一种植物,两种形态,这本身就是世间少有的事情,3800米海拔上的草,耐严寒,寻草人,历经千辛万苦,才能偶有所得,在自然界中,它的稀有,必定有存在的价值。
关于虫草,本草纲目其实没有记载。《本草从新》里提到,冬虫夏草“甘平保肺,益肾,补精髓,止血化痰,已劳咳,治膈症皆良”。而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则更详细地描述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:“夏草冬虫,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,夏为草,冬为虫,长三寸许,下跌六足,屉以上绝类蚕,羌俗采为上药。”

在藏语中,又叫“dbyar rtswa dgun vbu”。“dbyar ”,即“夏”,“rtswa”即“草”,“dgun”即“冬”,“vbu”即“虫”。根据藏语,又翻译作“牙扎更布”。拉丁学名:Cordyceps sinensis.英文名称:plantworms;entomophyte.


虫草的功效到底有多好,其实在最开始,是作为当地贵族服用的补药,对于补肾养肺的作用最好,提高免疫力,安神有较好的作用。至于实际的功效,普通大众还是一无所知。后来,随着新中国的建立,老百姓当家做主,虫草也不用上缴以后,这些东西才走入平常老百姓的眼里。
小时候,村里有人去南坪(今九寨沟),用大米一斤换十根虫草,身体强壮者,吃一根鼻血直流,也有身体较差的人,吃一根,精力充沛,的确有一定功效。但是具体是什么,还真的不是很清楚。偶有家境较好的老人,每天一根,神气很好,活到88岁高龄(90年代,大多70左右),无疾而终。
现在想想,无非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,抵抗冬天恶劣的天气。
但是大家记得,虫草这个简称不一定是指冬虫夏草,但是医生和医学上指的虫草,是冬虫夏草。这个有点拗口,但是非常重要。实际上,现在做人工虫草的就是利用这个概念去搞的,它也是虫草,但是是用蝠蛾属幼虫感病后形成的虫、菌结合体,它没有经过岁月的洗礼,只是在实验室成长,去模拟野生冬虫夏草的生存环境,进行人工培植的。
冬虫夏草,还是要选择高寒地区产的为最佳,效果也是最好。选海拔必选产地重要,低海拔的,没有好草。